您的位置 首页 问题诊疗

玉米青枯病图片及其防治措施

玉米青枯病图片及其防治措施 玉米青枯病图片及其防治措施 玉米青枯病,亦称为玉米茎腐病,是一种严重影响玉米产量的…

玉米青枯病图片及其防治措施

玉米青枯病图片及其防治措施

玉米青枯病,亦称为玉米茎腐病,是一种严重影响玉米产量的土传病害。此病主要在玉米生长的中后期突然爆发,导致整株植物迅速枯死,尤其是在灌浆至成熟期的高峰期(乳熟期至蜡熟期)。在这一阶段,如果遇到适宜的天气条件如强降雨和高温,青枯病的发病风险将大大增加。根据数据显示,青枯病的病株率在某些地区可高达80%以上,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青枯病的发病机制

玉米青枯病的发病机理复杂,由多种病原菌复合侵染导致根系和茎基腐烂。主要的致病菌包括腐霉菌和镰刀菌,这些病原菌在特定气候条件下(如持续降雨后突然转晴)容易侵染玉米植株。除了这些之后,不当的栽培措施,如过高的种植密度、田间排水不及时、土壤通气差等,都可能加重青枯病的发生。因此,了解病害的发病机制是有效防治的关键。

近年来青枯病的传播与影响

在2014年和2016年,玉米青枯病在黄淮海和山西地区均发生了严重的爆发。这些地方的农户反映,青枯病的发病时刻早,且发病程度比往年严重,造成了大面积的减产。在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尤其是连续降雨频繁的年份,青枯病对农作物的威胁更为明显。对此,不少专家建议农户应采取轮作的防治措施,以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积累。

玉米青枯病的症状特征

玉米青枯病的病症表现主要包括根茎、叶片及果穗的变化。根茎的症状主要为变褐色并软化,中间维管束可能腐烂;叶片则表现为青枯或黄枯,青枯型表现为叶片迅速枯死,呈灰绿色;而果穗在后期则表现出苞叶青干、穗柄柔韧、籽粒干瘪等特征。这些症状直观反映了青枯病对玉米生长的损害,加深了农户的防治压力。

综合防治措施

面对如此严峻的病害威胁,综合防治成为关键。主要措施包括:

1. 减少菌源:对于发病田块,应做到秸秆集中烧毁,避免病原菌积累,且建议深翻土壤。

2. 合理密植:依据玉米品种的特性,按照科普聪明与产品包装袋推荐的密度播种,控制种植密度。

3.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特别是增加钾肥与锌肥的使用,以增强玉米的抗病能力;及时排水,保持土壤透气。

4. 化学防治:在大喇叭口期喷洒适合的药剂进行预防,生长中后期发现病株及时用药灌根,以减少病害的扩大。

5. 监测气候变化:关注降雨量和温度的变化,根据气候条件采取适当的应对策略。

拓展资料

玉米青枯病的防治一个复杂而体系的经过,需要农户们在栽培管理中加以重视。通过了解青枯病的发病机制、症状表现,以及采取合理的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发病率,保障玉米的产量与质量。面对气候变化和病害的不断演变,积极应对、科学种植将是每位农户不可或缺的责任。为了实现可持续进步,农民应牢记,预防职业比治疗更为重要。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