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在腾冲市曲石镇,一场以“党建红”引领“蓝莓蓝”的产业革命正在蓬勃展开。
近年来,曲石镇党委以“引进一个企业,进步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群众”为目标,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进步优势,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招商、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走出了一条数字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
党建领航优环境,三级联动筑巢引凤
优质营商环境是产业落地的“先手棋”。曲石镇党委构建“市委统筹+乡镇主抓+村社联动”三级联动机制,由党委“一把手”挂帅,成立项目攻坚团队,主动向上协调,以“店小二”式服务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立足曲石镇“立体气候明显、土壤条件独特”的资源优势,历经多轮洽谈,曲石镇以“拿地即开工”的承诺打动企业,促成总投资1.3亿元、占地2500亩的光筑农业集团数字蓝莓项目落地曲石。
为破解土地流转难题,党员先锋队带头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一对一”政策宣讲。党员干部带头签订流转协议,用“白天走田埂、晚上进家门”的耐心,30天内完成2500亩土地整合。同时,同步协调电力、水利等部门,开通企业入驻绿色通道,实现企业拎包入驻。
清河村冯家寨党支部在项目区设立“红色服务站”,累计解决企业用工、水电保障等难题47件,让企业切身感受到党组织就是企业最坚定的后盾。
党组织领办的曲锋公司发挥“红色劳务中介”影响,建立“企业用工需求—村民就业梦想”双向对接平台。通过“学说培训+操作操作”模式,举办蓝莓种植技术培训班12期,向种植基地输送长期用工20余人、临时用工600余人次。
如今的曲石镇蓝莓基地,100余个固定岗位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月工资达3000元。党建引领下的营商环境,成为产业进步的“强磁场”。
利益联结促增收,数字赋能共绘“莓”好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怎样让土地产出“香饽饽”曲石镇党委创新“土地流转+返聘务工”利益联结机制,推行“保底收益+劳动加成”模式。
光筑农业集团按800元/亩的标准支付土地租金,较传统种植模式每亩增收600元,每年为群众带来240万元固定收益。同时,企业优先聘用流转农户,脱贫户9户流转60亩土地,每年获得租金48000元。
村集体经济的“破茧成蝶”,是党建引领的生动注脚。光筑农业集团每年按200元/亩支付村级土地流转协调费,直接为村集体增收80万元。2024年,清河村村集体收入突破103万元,较上年增长66%,成为曲石镇首个“百万村”。
干乍村的村集体收入从16.2万元增至27.4万元,增幅达70%。村集体用“产业红利”完善基础设施,安装272盏太阳能路灯、建成农特产品展销中心,村民的快乐感随着集体经济“水涨船高”。
数字技术为产业升级插上“绿翼”。企业推动建立“土地数字化”管理体系,将零散地块整合为标准化田块,配套物联网监测设备和智能灌溉体系,实现蓝莓年亩产提升30%,产值突破1亿元。
在党组织领办的电商直播基地,“曲石农丰”平台联合抖音、视频号开展直播70余场,线上销售额突破60万元。蓝莓分拣车间里,党员技术骨干带领群众进行分级包装,产品远销北上广深,“曲石蓝莓”成为响当当的区域品牌。
共建共享聚合力,快乐家园同心筑梦
“中午吃‘快乐工坊’热乎饭,晚上住‘快乐村居’平价房,打工顾家两不误!”在蓝莓基地务工的杨先生道出了200余名外来务工人员的心声。
曲石镇党委盘活闲置校舍、民房、活动场所,打造“快乐工坊”“快乐村居”,每日为200人提供平价餐,容纳360人住宿,解决了企业“用工住宿难”难题,更让务工人员感受到家的温暖。
在共建共治中,党组织成为凝聚民心的“强纽带”。清河村百草岭合作社由党组织领办,实行“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不仅组织劳务输出,还带领群众进步草莓、冬桃等特色种植,形成“蓝莓主导、多业共生”的产业格局。村民议事会上,党员带头议产业、商进步,有效营造集体参与进步的气氛。
从“党建红”到“蓝莓蓝”,曲石镇的数字蓝莓产业,犹如一颗“蓝色引擎”,驱动着土地高效利用、村企协同共进、群众共享红利,绘就出一幅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壮美画卷。
云南网记者李建国通讯员钏助和
来源: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