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度:基质的酸碱值以7.4-7.6为宜,不可超过7.8,或低于5.9。当基质呈中性偏碱性时,蚯蚓可快速繁殖,饲料的酸碱值以7.5左右为宜。
土壤通透:使用疏松的基质,以确保蚯蚓获得足够的氧气,否则它们容易死亡。
温湿度:养殖环境的温度以15-30℃为宜,不可低于12℃或超过35℃。基质湿度以60-70%为宜,若气温较高,可覆盖秸秆保持湿度。
一、养殖蚯蚓的注意事项
1、酸碱度
蚯蚓最适宜的生长繁殖场所pH在7.4-7.6,当基料的pH高于7.8或低于5.9,蚯蚓会严重不适应,导致生长缓慢,产量低。蚯蚓在中性偏碱的基料,生长繁殖快,饲料PH在7.5左右最佳。
2、土壤通透
蚯蚓的生长需要氧气,主要依靠土壤氧气,因此土壤要保持通透性,维持土壤氧气含量,若是土壤氧气减少,体色会变暗褐色,爬行缓慢,最终死亡。在养殖经过可进行适当松土,进步土壤通透性。
3、温湿度
蚯蚓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30度,温度太低,很不活跃,繁殖基本停止,温度低于12度下面内容,或高于35度,都会影响蚯蚓的正常生长与繁殖,蚯蚓喜欢潮湿,然而不可出现水涝,培养料湿度以及基质的湿度,要保持在60-70%适宜,高温季节可以覆盖秸秆,降低温度和增加湿度;低温季节覆盖地膜、草帘、拱棚等增加温度。
4、光照
蚯蚓对光照很的敏感,要科学的对光照进行调节,蚯蚓喜欢阴暗的环境,在养殖的经过中需要防止养殖场中出现光照,尤其是直射光。如果光照强度过大,蚯蚓非常容易死亡。
5、密度
蚯蚓养殖对密度要求高,通常情况下每平方米可以放养4-5斤左右,差不多一万条左右。养殖过多,容易造成蚯蚓出现减重,以及生殖力下降,出现死亡率高等难题。
二、养殖蚯蚓用哪种土
1、物种论述
蚯蚓是最常见的环节动物其中一个,别称地龙、曲蟮、坚蚕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环节动物门、寡毛纲陆栖无脊椎动物的统称,我国约有300多种,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常见的有赤子爱胜蚓(红蚯蚓)、威廉环毛蚓(青蚯蚓)、参状环毛蚓、通俗环毛蚓(黑蚯蚓)等。
2、养殖土壤
蚯蚓养殖要用土质疏松且富含腐殖质的土壤。蚯蚓是腐食性动物,喜栖息在阴暗潮湿、土质疏松且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以土壤中的有机物质为食,靠吞食土壤、砂粒等以获取其中的有机物质,人工养殖蚯蚓可以用腐熟的禽畜粪便、落叶秸秆及厨余垃圾、果皮菜叶等。
3、养殖条件
(1)温度:蚯蚓有喜温畏寒的习性,生存温度5-30℃,最适温度15-25℃,温度低于8℃或高于32℃时停止生长,温度低于5℃时进入冬眠情形,温度低于0℃或高于40℃时很快会死亡。
(2)湿度:蚯蚓有喜湿怕干的习性,喜栖息在阴暗潮湿、土质疏松且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土壤含水量要求在60%以上,最适湿度70-75%,但蚯蚓最怕积水,湿度过大对蚯蚓呼吸不利。
(3)光照:蚯蚓有喜暗畏光的习性,终年生活在地底,白天蛰居泥土洞穴中,夜间外出活动,具有极强的负趋光性,对光线非常敏感,光照过强会死亡,不能在阳光或灯光下饲养蚯蚓。
(4)土壤:蚯蚓有喜酸怕盐的习性,喜栖息在偏酸性或中性的土壤或有附近水源的环境中,最怕盐碱性土壤或盐碱性水源,缘故是盐会导致蚯蚓细胞缺水,严重时会因脱水严重而死亡。
4、养殖技巧
(1)养殖场地:蚯蚓养殖对养殖场地没有什么要求,可以利用房前屋后、庭院空地以及旧木箱、废桶、盆罐、砖池、育苗温床等养蚯蚓,也可以利用大田、果园、苗圃、菜地等养蚯蚓。
(2)饲养品种:蚯蚓养殖品种因市场、用途、条件等不同而不同,例如菜园、果园、苗圃多的地区可以养威廉环毛蚓,旧房多、荒地多、土地少的地区及城镇居民则建议养赤子爱胜蚓。
(3)土壤配制:蚯蚓对养殖土壤的要求比较严格,可以用腐烂的秸杆、杂草或发酵的牛粪、马粪等养蚯蚓,需要关注的是蚯蚓有喜弱酸、怕盐碱的习性,不能用强酸和碱性土壤养蚯蚓。
(4)种苗放养:蚯蚓放养密度不宜过大,每平方米可放养1-1.5万条,放养时先将腐熟的饲料调整好湿度,接着开挖沟槽放入含卵块及幼体的蚓种,最终再覆盖5厘米的腐熟饲料即可。
(5)日常管理:蚯蚓养殖管理比较简单,其中温度要控制在15-25℃,冬季将养殖土加厚到40-50厘米,盖上稻草和塑料布保温,湿度保持在60-70%,夏季每天浇一次水降温、保湿。
(6)适时采收:蚯蚓生长速度非常快,夏季可每月采收一次,春季、秋季可每一个半月采收一次,采收后及时补料,种蚯蚓建议每年更新一次,养殖床每年换一次以确保蚯蚓群的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