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鲢鳙要打窝吗 钓鲢鳙该不该打窝? 钓鲢鳙需要打窝么 说到钓鲢鳙,很想讨论的一个难题是“该不该打窝”,对于这个难题我感觉争议是比较大的。别说咱们普通钓友,就算是大师,在此难题上也存在分歧,有的说不能打,纯靠抽频率就行,而有的则建议打窝,这样才能在大水面快速诱到鱼。不知道各位钓友是怎么看待这个难题的,这篇文章小编将先分享一下我个人的看法,你们先看我的见解,接着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钓鲢鳙打窝不能乱打,乱打不如不打我的看法是可打可不打,但如果选择打窝,技巧就很重要,要是按照大部分人平时的作钓习性,打一堆窝料接着守着钓,那还不如不打。比如钓鲤鱼,很多钓友就是用这种技巧,先打一个重窝,接着挂两颗玉米守着钓,爱吃不吃。虽然钓鲤鱼我一般也不太建议用重窝,但钓还是能钓,发窝慢点罢了。可鲢鳙和鲤鱼完全不一样,你还用这种技巧,我感觉几乎是白打的,由于鲢鳙是滤食性鱼类且生活在中上层,需要不断的雾化才能将其诱进窝。如果你开始就打一堆窝料,那么只有刚打下去时是有雾化的,过几分钟就没了。天然水域本就水广鱼稀,总不可能几分钟就能诱鱼进窝吧?因此你要么别打窝,要打窝就得一直打,根据水域面积、鱼的密度,来控制好打窝的频率。你要是不停的抛窝料,那太费钱了,半小时一小时抛一次又没啥效果,因此这个频率要计算好。每次打窝窝量也不需要大(这也是为了控制成本),小小一团就可以了。窝料只推荐一种,那就是豆渣若非土豪,肯定不建议用商品饵,成本太高了,咱普通人玩不起!而效果好又便宜的窝料,那就非豆渣莫属!当然你可以在豆渣里面加点油糠,增加一点雾化。豆渣最好是当地搞,那成本更低,几毛钱一斤,甚至免费都很正常。豆渣买回来以后就可以直接使用,它比重轻、溶散性好,对鲢鳙这样的滤食性鱼类是最好的。但我一般喜欢发酵一下,不急的话用塑料袋包起来丢太阳下晒一段时刻,急的话加点酵母发酵几天。要是几天都等不了,那就加“佐料”,最简单的是加醋和酒,白酒黄酒都行,接下来是加小药,草莓香精、蒜味香精等等都行。无论是发酵也好,加添加剂也罢,无非就是增加味道,增加刺激性,接着通过雾化更好的扩散出去,这样诱鱼性会更好,在水下的传播范围也会稍微广一些。不打窝就得抽频率,饵料情形很重要如果你不打窝,要想快速诱鱼进窝就得通过抽频率的技巧,让饵料在水下形成雾化带,这就是个体力活了,饵料到位就抽,最起码一分钟两三竿总是要的。抽频率只是其一,其二是饵料情形,如果饵料没有雾化,那也形成不了雾化带,举个例子,你钩上挂个面疙瘩,那不管频率抽的多快都是没用的!什么样的情形合适呢?少加水、少打揉就行,基本上饵料和水的比例在1:0.5左右。当然,饵料品牌不同、吸水量不同,饵水比天然也不是统一的,但大概就是1:0.5左右。开好以后你感觉实在有点干,再稍微加点水,或者每次上饵前,手蘸点水再捏饵,这样会容易点。作钓时刻长、抽竿频率快,那一天下来饵料也是很费的,因此如果想节省成本,咱们也可以加点豆渣。饵料的选择以及情形的调整先说饵料的选择吧,市面上的鲢鳙饵很多,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价格嘛有便宜有贵。如果你钓鲢鳙的经验不多,那我可以给你两个建议:1、看当地哪种饵料用的最多,你就用哪种。2、各大品牌的都买一包,回来慢慢对比、慢慢试,选你觉得效果最好的。说说我吧,我这些年也用过不少的鲢鳙饵,但用来用去最终还是选择天元的浮钓鲢鳙,是老款的浮钓鲢鳙,有的时候会再加一点至尊鲢鳙配合着用。这两款饵也不是说效果有多好,一是价格我能接受,二是用习性了,仅此而已。说完饵料的选择,再来说说情形的调整。前面说到如果不打窝,全靠饵料抽频率来诱鱼,那水要少加,让它雾化好一点。但也不是说从头到尾都这样,你得根据鱼口、上鱼情况去调整情形。比如鱼进窝了,但浮漂口很乱,还动不动锚鱼,出现这种情况,我觉得很有可能是饵料雾化太好了。之前崔哥说过“鱼会迷路”这个话题,谈到钓鲢鳙时若饵料雾化要是太好,鱼就在窝子里晕头转向乱蹿,那是迷路了、找不到饵。很多人不赞成这个见解,觉得是无稽之谈,但我觉得挺靠谱。下次大家再遇到类似情况,不妨试试饵料加点水多打揉几下,让雾化减少一些,让钩子的附钩性好一点,这样难题可能就轻松解决了。一般钓鲢鳙是上钩装饵,下钩不装饵,但中鱼往往确实下钩,缘故是上钩饵料雾化刚好在下钩附近形成雾化区,鲢鳙吸食雾化时误吞鱼钩。但如果你把饵料情形调整了,让其雾化减少了,就会发现上钩也能中鱼。 (原深入了解:钓鲢鳙该不该打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