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哪个地方盛产和田玉 什么地方盛产和田玉? 什么地方盛产什么花

哪个地方盛产和田玉 什么地方盛产和田玉? 什么地方盛产什么花 一、哪里盛产和田玉? 和田玉就是和田生产的吖,好…

哪个地方盛产和田玉 什么地方盛产和田玉? 什么地方盛产什么花

一、哪里盛产和田玉?

和田玉就是和田生产的吖,好像是在西藏和青海交界的昆仑山上

二、为什么楼兰古城会突然消失

楼兰古城的消失一个学术界至今争论不休的悬案。古孔雀河是楼兰古城唯一的淡水源,楼兰古城东部虽有浩瀚的罗布泊,但因是个咸水湖,因此无法饮用。据史书记载,4世纪以来塔里木盆地气候趋于干旱,高山冰川萎缩,河流水量减少。导致河湖干涸,草木不生。对于逐水草而居的古楼兰人来说没有水便失去了生活。以渔牧为生的古楼兰人被迫大批转移,从楼兰古城遗址得到的汉文简牍可知,楼兰士兵的口粮呈逐渐减少的动向,甚至有“宜渐节省,使相周接”之语。导致粮食紧张的主要缘故是,环境恶化、生态失衡、水源日益不足。在出土文书中还有不少关于用水紧张不能下种,要求配水和水源严格控制的纪录,因而水这个关键影响的缺乏,导致了古楼兰的废弃。水断城空的见解一度被人接受。

多年以来不少科学家一直认为罗布泊是个游移湖,从罗布泊的形成之日起,其位置和形态随着水量的变化而南北变动。而楼兰古城正好依水而建,难道罗布泊游离不定造成了古楼兰人的被迫迁移吗?

近年来,我国专家学者组成的科学探险队多次进入罗布泊。专家根据罗布泊湖底钻探取样后,碳-14年代测定认为,近1万年以来罗布泊经历了多次大的干湿波动,但始终没有离开罗布泊洼地,罗布泊只在自己的领地内进行了涨缩变化,隋唐时期由于高山冰雪补给的河水增大,流进罗布泊的水量也相应增多,而到了元代随着我国西北气候变干,塔里木河的水量变得更少,罗布泊的面积也缩到了最小,1964年前后,罗布泊就彻底的干枯了。但也有人提出疑问,当罗布泊干枯时,生活在两岸的楼兰人会不会抛弃古城去寻找另一个有水的湖泊呢?这似乎与水断城空说不谋而合,但据文献记载,楼兰古城荒废以后那里仍然有水,如果水是唯一的关键,那么此后的一千多年里,罗布泊水量多次变化而楼兰也未重现昔日的辉煌。看来水断城空的学说难以自圆其说了

这个难题就跟先有的鸡还是先有的蛋一样,迷

三、库尔勒附近的县那个比较好玩?

开头来说声明一下,和田、策勒是在库尔勒附近吗?和田也不是县啊~!离库尔勒至少都有1000多公里,还不属于库尔勒所在的巴音郭楞州。 库尔勒周边的县城比较有人气的是焉耆,回族比较多,小吃很出名;游山玩水就是和静县的山区;和硕县有金丝特避暑山庄和金沙滩;博湖县的烤鱼;尉犁县的罗布人村寨和烤全羊;轮台是个干净的石油新县城;且末县一睹大漠的沙漠公路,还有驰名中外的和田玉;若羌的红枣,还有中国最大的天然保护区阿尔金山。等等吧,比较概括的说了下库尔勒周边的多少县城。 离库尔勒比较近的阿克苏地区库车县也是有名的古城,有库车天山大峡谷,很不错。

四、给予新疆旅游景点的一个排行

●喀纳斯湖 是喀纳斯民族级天然保护区的核心精华。湖面海拔1375米,为我国深水湖其中一个,是我国极其难得具有欧洲生态体系的区域。

●天池风景区 地处天山博格达峰北侧,是全球著名的高山湖泊,在200余万年以前第四纪大冰川活动中形成的高山冰碛湖。1982年,被列为第一批民族重点风景名胜区。

●博斯腾湖 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总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夏季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水上运动;冬季又是天然的冰上运动场所。

●一号冰川 是乌鲁木齐河的源头,位于市西南120余公里处的天格尔山中,海拔3800-4000余米,其周围分布着大致76条现代冰川,是观测、研究现代冰川和古冰川遗迹的最佳地点。

●坎儿井 主要分部在哈密、木垒和吐鲁番等地,尤以吐鲁番盆地最多,达1100多条,总长约5000公里。坎儿井与长城、运河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工程。

●火焰山 位于吐鲁番盆地的中北部。这里是我国最炎热的区域,夏季气温高达47摄氏度,据说山顶气温可达80摄氏度。

●塔里木河 全长2179公里,是我国最长的内陆河。由发源于天山的阿克苏河、发源于喀喇昆仑山的叶尔羌河、和田河汇流而成。

●阿尔金山天然保护区 在若羌县南部,东接青海、南临西藏,是我国最大的综合天然保护区。这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四周高山耸立,是高山环绕的封闭性盆地。其中野生动物之多,密度之大,为国内罕见。

●葡萄沟 位于吐鲁番县城东北15公里,火焰山西侧的一个峡谷中,长8公里。峡谷两岸,绿树葱葱,桑、杏、桃、梨、杨、柳、榆、槐错落有致,无数清泉汇集成纵横交错的水区,浇灌着谷中210多公顷葡萄园。

●伊犁河 喀什河、巩乃斯河、特克斯河是伊犁河的三大支流。全长1500公里的主流,在我国境内汇集,自东向西奔流205公里,在霍尔果斯河口注入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最终汇入巴尔喀什湖。

版权声明

您可能感兴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