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时节,郧西县处处抬头皆画,入目即景。8月10日,在郧西县城关镇天河流域,一只只白鹭翩翩起舞,时而盘旋在空中,时而在水上觅食。岸边绿树成荫,不同种类的鸟儿在枝头鸣唱,声音婉转悠扬。
“白鹭被称为‘大气和水质状况的监测鸟’,享有‘环保鸟’之美誉,只有空气质量清新、水质清洁、气候适宜,白鹭才会造访或安家。”摄影爱慕者贾庚边介绍道,近些年随着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在家门口便能轻松捕捉到各种鸟类的身影,他高兴地分享着自己的拍摄经历。
“经过多年持续栽植,如今已是绿满山坡,全县林地430万余亩、森林330万余亩,累计有20余万名干部群众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共植树178万多株。”郧西县林业局职业人员雷免涛介绍。
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重要途径。该县大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发挥林长“头雁效应”,乡村三级林长共巡林3552次,创新“林长+警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开辟检察监督与刑事司法、行政监管共同加强森林生态保护治理的新路径,用法治力量护航绿水青山。
郧西县城全貌郧轩文摄
水是生活之源,更是进步的命脉。8月12日,位于郧西县双子楼的丹江口库区水质安全保障中心郧西分中心监控室内,职业人员轻点鼠标,郧西县天河口民族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实时数据呈现在一张大屏上:氨氮、总磷、高锰酸盐等监测结局实时数据显示,天河水质持续保持Ⅱ类标准,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郧西县境内有天河、金钱河等流域直接汇入汉江,发挥科技监测的精准性和持续性影响,在进入郧西境内主要河流入口及汇入汉江的入口设置监测“哨兵”,对入江河流水质13项因子实施24小时水质监测,发现数据出现异常波动时,执法人员会第一时刻追踪溯源,排查整改,确保水质持续稳定。
郧西县全面落实“河湖长制”,配备县、乡、村三级河湖长389名,民间河湖长57名,组建25支志愿护水队,全域开展保水护水、执法、水质巡护、生态环境督察等常态化巡护;与环陕周边5县建立保水护水联防、联巡、联控、联治“四联”机制,常态化开展“岸、水、空”护河行动,共同保护水生态环境。
郧西县天河景区鹊桥徐军摄
“绿色动力”迸发,正催生该县工业蝶变。8月14日,郧西县工业园区的中庸电力(郧西)集团有限公司车间正有序生产高能效变压器、环保型开关柜和紧凑型箱式变电站等产品。
“能成为省级重点实验室,是由于我们有强大的技术、专利支撑。”中庸电力(郧西)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实验室副主任魏翔介绍,作为全省唯一一家县域省级重点实验室——新型配电技术与装备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联建单位,该公司将绿色低碳作为进步路线,不仅向国内外重点工程提供绿色低碳产品,而且厂区还引进了能效运维体系聪明平台,实现节能降耗。
近年来,该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进步之路,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现代产业体系,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智改数转、清洁生产“三个全覆盖”。
绿色添动力,碧波鱼儿跃。8月15日,郧西县城关镇小河名优水产繁育基地,鳜鱼成群结队地在水中畅游。
“这是鄂西北首次开展鳜鱼苗本土化人工繁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专家黄永涛介绍,郧西县与该研究所合作,成功突破配合饲料替代活饵驯化养殖鳜鱼技术,将鳜鱼驯饲成功率进步至80%以上,驯化周期缩短至21天。
截至目前,该县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建成亲本孵化基地2000平方米,水产繁育基地150亩,翘嘴鲌、鳜鱼、鲟鱼等种苗年繁育能力可达60亿尾,渔业年综合产值达15余亿元。
郧西县马头山羊徐军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该县依托生态优势做好“山文章”,大力进步郧西马头山羊、仙姑玉眉茶等特色农业产业;探索进步林菜、林油、林茶等林下经济。2024年,该县进步以林油、林药、林菌、林草为主的林下经济面积20万亩,产值达8亿元。
郧西县河夹镇数智渔业基地徐军摄
该县坚持“湖北旅游、武当突破、郧西建功”,充分发挥好山、好水、好气候、好人文优势,主动融入串联“古都西安”与“仙山武当”两大国际旅游目的地的黄金节点。依托14家A级景区、4家4A级景区、120余处景点和长征民族文化公园(郧西段),高质量推进文旅、农旅、体旅融合进步,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先后荣获民族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中国文化百强县、中国县域旅游进步潜力百强县等称号。(记者 周珍 特约记者 邹景根 陈国东)
来源:十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