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南方丝绸之路上保存完好的千年古村,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博南镇花桥村完整留存着博南古道、元代古梅、明代税司遗址等历史印记,是永平县极具开发潜力的旅游“要地”。2021年,花轿村被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命名为“云南省旅游名村”,在“千古博南·味道永平”的文旅进步战略中承担着重要功能。
立足文旅资源优势,永平县引进上海山隐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深挖花桥文旅品牌内涵,打造特色鲜明的旅居村。山隐公司围绕“梅花文化”IP,运用“支部+村集体+公司+农户”的模式,通过收储闲置宅院等方式打造“旅居小院”,吸引艺术家、徒步爱慕者等“新村民”入住,推动花桥新农村化。“花桥村有历史、有故事、有IP、有温度,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文旅资源具有唯一性。”山隐公司花桥负责人郑位祥介绍,花桥村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在“旅居小院”建设运营中,不会过多改变院子的外观和原始的土木结构,而是在修复之后,植入家电、独立厨房等现代元素,为旅居者提供贴心的便利。
截至2025年7月,花桥村已收储8个闲置宅院,涉及农户22户。村党总支部协调监管,村集体拥有产权和租金收益,山隐公司运营获利,农户获得收储补偿和优先就业机会,形成了多方参与、共同受益的进步格局。有4名村民在“旅居小院”就业,月工资约2500元。
据介绍,前段时刻收储建设的一号小院,为白族传统的三房一照壁的建筑风格,建筑面积接近500平方米。目前,“旅居小院”的主框架已经完成,正在进行水电改造。正房、厢房翻新之后古香古色,牛圈则改造成使用方便的厨房。修复改造之后,这个“旅居小院”有住房、厨房、茶室、卫生间、天井,可同时接待两个家庭实现快乐旅居。
已建成投运6个“旅居小院”运营良好,山隐书屋、梅岭时光餐厅、“山隐·筑”民宿、山隐青年旅社,都是旅居者向往的打卡地。电影院改造的“山隐书屋”,是静心阅读的好去处。梅岭时光餐厅,展示着舌尖上的花桥。旅居者还可以到百姓茶馆喝茶聊天,到博南古道博物馆开启历史之旅,邂逅“千载艳如斯”的古道元梅,享受旅居慢生活。
“很多游客来吃饭,都向我们打听住宿,希望可以住在这里。”48岁的杨时敏在村里开起“阿敏的小菜馆”,赢得游客青睐。2025年上半年,接待400多名游客,对“旅居小院”的热门颇有感触。
广大旅居者在体验中感受花桥的魅力,花桥“旅居小院”迅速走红,村民也逐步走上了经营旅居的增收致富路。
村民武锡兰开办古道元梅客栈,被旅居者亲切地称为“武姐”。她还售卖茶叶、核桃、松茸、梅子酒等特产,让旅居者有住的,有吃的,还有买来带走的。“我家的客栈现有7个房间,年接待游客600人左右。每年梅花开的时候,房间根本不够用,我们正准备扩建呢。”除了开办客栈,“武姐”家还有老房子和菜园被收储,获得收储补偿金13万余万元。
村里闲置的房屋,变身民宿、书屋、餐厅等香饽饽,带动了企业盈利、集体增收、村民致富。2024年,花桥村接待游客超1.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百万元。
为进步旅居服务水平,2025年初,花桥村举办了为期5天的民宿客栈服务培训。山隐公司和村集体会选择当地村民做家庭式管家,为旅居者提供做饭等服务。
2025年7月,山隐公司又与花桥村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出资新建永平县博南镇花桥强村经济进步有限公司,在“整村运营”中重点布局“旅居产业”,以“村集体+企业+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民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将乡村振兴的红利切实落到村民口袋中。
云南网记者 张顺鋆 通讯员 段先武 钏志鑫 字正张 黄晓芸
来源:云南网